今日立秋,要做這些事!
2025年08月07日
來源:文章來源網絡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暑氣未消
涼風卻已悄然叩門
——立秋,如約而至
在蟬鳴漸弱、余暑未消之際
抱一牙沙瓤的西瓜
全家圍坐大快朵頤
啃去殘暑,擁抱新涼
這,就是立秋的儀式感
梧桐落金葉,蟬鳴聲漸歇
禾谷漸熟,瓜果飄香
四季的舞臺上
立秋
帶著清風柔云登場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點出立秋三候:
初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蟬鳴
一個“涼”字,道出了自然流轉的信號
暑氣雖未全退
但早晚風起已帶清冽
闊葉飄落悄然預告季節更替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棉花結鈴吐絮,大豆鼓粒飽滿,夏玉米漸熟
農桑有序,待望豐年
農人們加緊灌溉除蟲
守護田野里沉甸甸的希望
立秋開啟了農人最燦爛的“曬秋”畫卷
在浙江淳安、開化等山區
農人們利用房前空地進行晾曬
飽滿的稻谷被攤曬在
專門的曬谷坪上
農婦們不時用竹耙翻動
確保粒粒干透
彌漫著新谷特有的清香
江西篁嶺的梯田之上
圓匾作紙,作物為彩——
赤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澄亮的南瓜片
層層疊疊鋪滿房前屋后、檐下窗臺
繪就一幅濃墨重彩的豐收圖騰
這是農人對秋天的禮贊
也是人間煙火最美的定格
立秋
是作物從青澀走向飽滿的轉折點
北方的玉米抽穗漸黃
南方的稻浪隨風泛起金波
瓜果在枝頭悄然蓄力
但收獲前的忙碌
不免讓人有些辛勞
于是立秋便成了
補充能量的絕佳契機
《東京夢華錄》記載
宋人逢立秋便以懸秤稱人
與立夏所秤之數相較
若體重減輕,則謂之“苦夏”
此時便要“以肉貼膘”
用豐腴滋味慰藉虧空的脾胃
這便是“貼秋膘”的古老智慧
北方有“咬秋”的習俗
立秋吃餃子
被稱為“咬秋”或“搶秋膘”
餡料多以肉為主
薄皮大餡,一口下去,汁水豐盈
象征著把豐厚的秋膘“咬”住、貼牢
在南方,人們則偏愛“啃秋”
清代張燾《津門雜記》描繪
“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span>
立秋當日
人們捧起冰鎮西瓜大快朵頤
仿佛要將殘余的暑氣一口吞下
清爽之氣直抵心脾
暑去涼來,萬物從容
當第一片梧桐葉飄落肩頭
不妨靜心聆聽季節更迭的私語——
它提醒我們:
收獲在望,步履不停
無論是啃一口西瓜的清甜
還是大啖一塊燉肉的滿足
都是對時光流轉最質樸也最真摯的致敬
這個秋天
寶藏青年愿你
身沐新涼意,心藏碩果香
今秋有所得,步履向豐穰
聲明:本網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等,版權均屬原創者所有,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盡管編者已通過種種途徑聯系權利人仍沒有取得聯系者,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網刪除或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