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2025年07月30日
來源:文章來源網絡
查找“重訪抗戰地標”報道資料時
這張老照片
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照片上的大白菜
比旁邊的孩子還高
這么大的白菜
是在哪里長出來的?
圖為延安大生產運動時收獲的大白菜。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為找到答案
我們從延安市區驅車1小時
來到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
據講解員介紹
這張照片是攝影師吳印咸
在南泥灣拍攝的
當時收獲的這棵白菜重21斤
比旁邊1歲多的孩子都高
反映了大生產運動的豐碩物質成果
但在大生產運動之前
南泥灣還是難以耕種的“爛泥灣”
這片土地是如何發生巨變的呢?
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無人機拍攝)。(來源:《南泥灣·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
由于日軍的大規模“掃蕩”
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
加之連年的自然災害
陜甘寧邊區出現了
空前嚴重的物質困難
當時的困難有多大?
毛澤東主席有這樣一段描述——
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國民黨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關鍵時刻
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的號召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在陜甘寧邊區迅速開展起來
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內的雕塑作品(2021年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941年
八路軍三五九旅的戰士們唱著
“一把镢頭一支槍
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
浩浩蕩蕩挺進了南泥灣
一曲生產自救的凱歌就此奏響
毛澤東為影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題寫“自己動手”和“豐衣足食”。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靠著不怕苦、不怕難的拼勁兒
南泥灣軍民用勤勞的雙手
把荒無人煙的“爛泥灣”
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以南泥灣為旗幟的大生產運動
支持了艱苦的抗戰
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濟建設經驗
走出紀念館時
《南泥灣》《軍民大生產》
等熟悉的旋律仍在耳邊回響
不遠處
稻田編織出的無垠綠海
已映入眼簾
行走于田埂上
千畝稻田長勢正旺
無人機正進行噴藥作業
如今的南泥灣
綠色生態與紅色旅游相映生輝
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
正在徐徐鋪展
80多年過去
變的是愈加幸福的生活
不變的是根植在血脈里的精神
毛澤東在南泥灣視察三五九旅七一八團時的講話。(來源: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
“困難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
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
今天
重讀這段毛澤東在南泥灣視察時的講話
依舊讓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前進的道路不會一馬平川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
這些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
奮勇前行!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社陜西分社、新華網陜西分公司
聲明:本網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等,版權均屬原創者所有,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盡管編者已通過種種途徑聯系權利人仍沒有取得聯系者,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網刪除或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